2020年12月,高中化学组开展了一系列适切务实的教研活动:承办工业园区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参与苏州市课堂线上交流活动,邀请江苏省化学教研员赵华教授莅校指导。
交流促教研 课改强素养
12月15日,为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加强学校间互动交流,学校承办了园区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
我校刘和平、张松树和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的朱芸老师分别开设公开课。刘老师以蓝瓶子魔术引入,激活课堂氛围,点燃学生的热情。课堂中以碘的变色反应为主线,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以及反应的基本规律完美融合,在层层推进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朱老师以如何鉴别天然水晶和石英玻璃开启晶体与非晶体的探讨,让学生结合立体模型,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进一步在体验感悟过程中构建思维模型。张老师以如何制备焦糖奶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发学生思考“在化学制备型实验中又有怎样的配方?”,巧妙结合江苏高考题,引导学生多层次去设计实验方案,以问题链不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在问题的启发下不断改进优化实验方案,在思考中带领学生一起谱写制备型实验的说明书,探索其中的秘密配方,将制备型实验方案建模为高三学生的难点突破找到钥匙。
园区化学教研员张宗涛结合其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三位堂公开课进行了精准点评和充分指导,以“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肯定了老师们在立足学生层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层次去思考,在问题的启发下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讨会收获了各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为优秀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共学共研 砥砺前行
12月4日上午,园区化学教研员张宗涛莅校与高中化学组教师共同参加了课堂线上交流活动,收看三节线上公开课。
苏州实验中学的章志勇老师以“有机化学推断”为主题,通过精准例题的组合带动知识,形成解题的一般性规律,提炼解决该类问题的解题思维模型,进一步提升课堂有效性。江苏省震泽中学的马志超老师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主题,通过有效提问和追问策略促进学生的思考,并设计反馈性测验提高知识的深度,从而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模。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曹旭琴老师开设了一节探究实验课《再识羟基》,曹老师以“羟基”为主题,以驱动性问题链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的启发下加深对羟基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层层剖析充分体现了"宏微结合"课堂,提高了知识的深度与高度,是一堂示范性的大观念下的主题式教学课。
线上交流活动,老师们收获了很多,更加明确了教学的方向。
乘风破浪 共“化”未来
12月3日,学校邀请江苏省教研员赵华教授,为化学组教师就如何在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提高化学复习及教学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校长周晓阳出席研讨会。
赵华强调,面对新高考,高三复习要从学案设计、高质量试题及如何讲题等方面着手来提高高三复习质量,注重整体设计与把握。 同时对高一和高二教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强调高观念、大单元的教学意识,培养做题研究的学术风,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周晓阳全程参与化学组的教研并做总结发言,他感谢赵老师的精准指导,提出化学组所有老师要站在大学的高度去研究高中教学,多学习,多实践,为学校高位发展助力,同时也提出要尽快建设好化学组的文化,如建设一个化学组的文化书橱,为后续更快发展蓄力。
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认真聆听,受益匪浅。本次交流学习,激励着每位老师乘风破浪,不断向前迈进。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