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院长帅志刚教授莅临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高级中学,为学生作主题讲座,讲座以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下人才培养问题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了科学与艺术的深层联系,为师生带来一场思想与美学的盛宴。
帅教授从2022年至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的成果谈起,指出量子信息、蛋白质结构预测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领域的突破,展现了科学对世界的深刻改变。他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打破学科壁垒,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例如,比利时科学家将希格斯玻色子的实验数据转化为“上帝粒子交响乐”,用音乐诠释高能物理的奥秘,生动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创造性结合。
帅教授指出,看似泾渭分明的科学研究与艺术研究其实存在着相似的内核——对“美”的追求。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和谐、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到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科学发现与艺术创作均源于对自然规律的审美直觉。明代科学家朱载堉用算盘精确计算十二平均律,比欧洲早52年解决音乐“还宫问题”,其成就被李约瑟誉为“不可思议的发明”,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面对AI技术的飞速发展,帅教授呼吁教育需重视人文艺术与科学的平衡。他指出,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而跨学科能力将成为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不仅丰富了人类文明,也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多元视角。
讲座在师生热烈的互动中结束。帅教授总结道:“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双翼,前者揭示真理,后者滋养心灵。在技术变革的时代,我们更需以艺术之美激发科学创新,以科学精神深化艺术表达。”本次活动为苏州星海中学的师生打开了跨学科思维的窗口,也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刻启示。
文:袁昕彤
一审一校:蒋斐雯
二审二校:范红梅
三审三校:周晓阳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